以上中国文化,都发源于中国。但类似问题千百年来,各家各派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争论不休,始终未有共识。正如庄子曰:“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齐物论》。
为什么说发源于中国的“孔子智慧”,迄今最迷茫的是中国人?事实昭然若揭:
当1988年全人类公认的精英向世界公开发表“向孔子汲取智慧时”。中国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011年在天安门东侧树立孔子铜像时骤然引起强烈反孔风波,仅100天的孔子铜像消失了(迁入国家博物馆雕塑园)。当时“凯迪社区猫眼看人”有网评如下:
尊孔与反孔言论成了死敌:
1.天安门广场是什么地方?是新中国的象征,是非常庄严、肃穆的地方,是建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地方。
2.将其雕像耸立于天门,有弘扬封建糟粕之嫌。立在天安门有误导弘扬封建礼教之嫌。
3.孔夫子是什么人?他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走狗,是鼓吹复古倒退的代表人物,是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4.天安门广场上树立孔子铜像,将意味着中国人权文化的倒退。
5.孔子是造成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长期落后的罪魁祸首--《论语》。
6.孔儒不靠边,中国人民没希望。 孔儒不死,国难不已!
7.某些左派认为“孔子这个‘亡灵’头上的光环,是历代剥削阶级给捧出来的,目的是愚弄工农。”
8.一些左派还认为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像是当前修正主义泛滥、资本主义复辟的征兆,等等,举不胜收!当然,尊孔的言论也很强烈……
当时的政界与理论界权力者对孔子的是与非噤若寒蝉,全国仍深深烙印在“批林批孔批周公”、“打倒孔家店”的“破四旧”恐惧中。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会期间,习近平和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事。他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1]
然而,对于五十岁以下的人群,自从1919年“打倒孔家店”孔子智慧断代肇始,至1949年,尤其文革的“破四旧”,古经与孔子的智慧己荡然无存。当今,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老一辈智者,尽管明知“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吾从周。”是孔子智慧的核心,然而,人寡声小。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己成为对中国文化的最大文盲国。如果对中国文化“孔子的智慧”不正本清源,“中国梦”将难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