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否”成年轻人的“春节焦虑”
春节假期来临,回否?回否?每每回家假期难熬。有没有对象?何时结婚?长辈们“花式催婚”,年轻人应对以租赁男女朋友回家过年“反催婚”。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一年一年又一年,心如死灰。“过年七天乐”变身炼狱之“度日如年”。年轻人“春节焦虑”:婚否?婚否?对春节长假由“盼归”到“恐归”,春节假期终于熬到结束,各种“飘摇”一族离家上班,如出笼的小鸟。

“年轻人不能要求太高,工作归工作,个人的事情还是要放在心上。”“生活到处充满新鲜感,自由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不希望被束缚。”“上学的时候爸妈不让我谈恋爱,认为会耽误学习,一毕业却让我马上结婚,感情也需要靠缘分,怎么可能说结就结。”“女大当嫁,25岁已到适婚年龄,错过黄金时间会耽误终生幸福。目前的头等大事就是安排女儿相亲。”
辽宁省政府最近印发的《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提出,要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催生”,东北很急,东北的年轻人却一点都不急。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宏观层面人口老龄化压力巨大。又岂止是东北?全中国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全中国00至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降至16.5%,远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全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人社部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6》,抚养比全国平均值是 2.8,也就是说2.8个劳动力缴养老保险养一位老人。数据最低的黑龙江仅1.3,几乎相当于1个劳动力养一位老人。

宏观问题宏观解决,年轻人不婚不育根源何在?一个人,挺好?滚犊子,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一辈子不安生。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因经济负担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占比达 74.5%。有道是,年轻人思想越进步,就越不想生孩子。果如是,我们年轻人进步到极致,全人类就都该绝种了?我们社会不婚不育表象的背后,是婚不起生不起的本质!
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教育医疗养老等NN座大山同理。结婚刚需买房,要掏空双方长辈们的六个钱包,让年轻人情何以堪?不可能再有钱去生孩子,也根本没有心情去多生孩子。说神马拥有第二个孩子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权利,沉重的经济负担谁负责?更何况,就算是第二个孩子生出来,谁来带孩子?一般都是中国家家户户的退休老人们,问题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或自顾不暇的老人们都有能力带孩子吗?
说养女儿比养儿子划算,女儿出嫁,经济条件好就多给她点儿,经济条件差就少给她点儿,儿子则不同,娶个儿媳妇没房可不行。典型的重男轻女,必须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房子应是已婚男女共同创造,男方婚前房,女方要求加名字,问题是房子一起买的吗?如此毁三代女人不要也罢。与此相应,婚房最好男女共同来买,婚前就买好房,极易成男女婚后生活纠纷陷阱。婚不起生不起,应是男女双方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男方。持有与此相反世界观的女方自贬人格。
人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2018年职场人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人中68.33%处于单身状态。30多岁仍是单身算神马?闪婚闪离大行其道,与其将就不如没有?余生还长,何必慌张?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更看重感情和自由的80后90后,即便你想强扭,能扭得住吗?对年轻人不婚不育,有说,长辈应尊重子女选择,催之过急反适得其反;子女也应体谅长辈心情,换位思考才能相互理解,找到化解矛盾的钥匙。问题是,年轻人不婚不育这是长辈子女之间就那么简单的问题吗?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大背景不变,长辈子女之间再相互理解,也仅仅是相互理解而已,年轻人不婚不育,外甥子打灯笼------照旧!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爱人必先自爱!职场竞争无比激烈,社会生存压力巨大。每日疲于奔命,都几乎难以关爱自我,何来爱别人之精力时间财物?自己生活越辛苦,伴随阅历越丰富,相应对“结婚”“生孩子”也就越谨慎。据说,发达国家结婚年龄都较晚。我们年轻人结婚生孩子迟了,也或真有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的体现,但其中有否制度环境造就的社会因素,也很值得研究。比如,教育年限累加使得年轻人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已然超过25周岁,工作适应几年,再恋爱几年,结婚超过30周岁似乎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能否一定程度缩短学制?再比如,改开初期年轻人结婚,两张单人床并起来即可。如此简单?对,就如此简单。这在如今的年轻人们看来可能吗?关键是当时社会环境好,坏人罕有。在小伙子堆里头随便提留一个结婚完事儿,在姑娘堆里头随便提留一个结婚完事儿。男人女人都是好人,互换性极好!如今的男女,貌似一个个光眉俊眼,灵魂却一个个歪瓜裂枣。特别是30多岁还自称宝宝望被照顾的巨婴遍地,不靠谱到瑟瑟发抖,遑论婚姻生育。

当“婚否”成年轻人的“春节焦虑”,有其深刻的社会缘由,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离婚率逐年上升,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难以稳定,内中男女幸福降低。离婚有关感情破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问题等,伤自己伤别人也更伤孩子。鼠首两端间,错过了最佳婚龄。被长辈们“花式催婚”的大龄男女,自身已然痛苦至深,还不得不应付亲人亲戚之关怀追问,我们应当反思的是,所谓长辈的关怀追问是否过度?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年节大团圆,进而有“盼归”“恐归”,如我们多尊重个体,弱化大家庭,“盼归”“恐归”心态自然就会减弱。以十八岁为界,孩子大了就该各方面独立了,可回家也可不回家,可结婚也可不结婚,都是他她自己的事情,长辈们只要管好你们自己就好。两口三口小家庭也亦如是,该回男方家女方家?你们自己难道不就是一个独立的家庭,为何一定要回男女原来的家庭过年?又是否对自己的新家庭不够尊重?好多的奔波劳顿,好多的无谓纷争都源于观念的落后。
化解年轻人“婚否”的“春节焦虑”,我们应当抛弃旧黄历,每日传播正能量。各位长辈亲朋好友切记,过年聚会多,礼仪要牢记:上学的不问成绩,上班的不问工资,做生意的不打听收入,单身的不问恋爱情况,恋爱的不催婚,己婚的不催生,己生的不问二胎,尤其不要问炒股的,文明你我他,幸福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