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宣称要让上海迪士尼乐园20年不盈利,但他的预言并没有实现,上海迪士尼在开园后首个完整财年实现收支平衡并盈利。这是中国主题乐园领域略带尴尬的现状,上海争伯设计公司创始人管岗也有同样的疑惑,他认为以自然体验、郊野游乐为核心,能够寓教于乐的自然乐园,才是当下中国市场最需要的,也是这个行业的机会所在。(新浪新闻7月5日)

王健林曾宣称要让上海迪士尼乐园20年不盈利,这话说得豪情万丈,在中国似乎也只有王健林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但与其说他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不如说他有资本说这样的话。因为资本大鳄财大气粗,出口气就能吹倒一个楼盘,也能吹起一个楼盘,他既能把活人说死,也能将死人说活。当然,面对中国人的民族情结和众多支持者,王健林的话更有着一乎天应的壮丽色彩,因而,王健林当时的这个论断,也似乎成为了某种壮志豪言的符号。
然而,上海迪士尼在开园后首个完整财年就实现收支平衡并盈利,这使得王健林有点壮志未酬,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一系的减法使仅有的一点面子也所剩无几了。因为大家还记得,王健林也曾说过要做互联网的什么什么,以及更多的什么什么,其中包括体育产业方面的,也包括实体院线方面的。

但其中最牛话,还是要做网上万达虚拟店,以将实体万达广场的人流引导到网上的虚拟万达广场,并习惯性地放言,一定要比过谁谁。由其是在这个项目上,王健林先后几次投入了巨额资金,并挖来和招募了几拨专业团队,但他想象中无所不能的那个APP,却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动静,到现在,有谁还能记起他说过的那些宏图大志?显然,已经没有几个人能记起了,但王健林的一个金句人们却难以忘记:“先定个小目标,赚几个亿”。
现在把话题再拉回到上海迪士尼乐园已经盈利这件事上来,人们不禁会问一问,王健林注定要打自己的脸吗?显然不是。但这必须要修改一下王健林先生的大话,那就是要调整这句话中包含的时间顺序,即将他的话改成“让上海迪士尼乐园20年以后不盈利”,仅仅是加上“以后”两个字,兴许就不会这么快就打自己的脸了。

但王健林先生是不会这样说话的,因为这样规规矩矩的说话,那不是他的性格,而他骨子里的目标都有着明确的时间前提,比如“先定个小目标,赚几个亿”,这句话是他对年轻创业者给出的教导,而在当时语境里,前提就是三五的时间而已。而王健林说出“让上海迪士尼乐园20年不盈利”这句话,为什么将时间定为20年呢?
其实这其中更有着王健林对时间的个人化理解,换言之,就是他有着对时间的特别感触。因为王健林先生从做房地产起家到成为中国某年的首富,也就是20的时间。在这20年中,一切都顺风顺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顺利得一塌胡涂,这让人无法复制,只能高山仰止。因此,他就给上海迪士尼乐园判了20年不盈利的“徒刑”。

由此显然可以看出,王健林当时对自己给出的“20年的论断”如此坚信不疑,就是出于他对中国房地产时间表的理解,因为做房地产的大多数企业,从开业到成功,再到上市,也就是用了20的时间。因此,王健林先生就会以20的时间衡天下大事,但他并没有想到的是,迪士尼乐园这个世界品牌的年龄已经包含了多少个小小的20年,这其中的每一个20年,都是万达的一个整体年龄。
而迪士尼文化品牌的形成,根本就不是王健林仅仅20年的从商经历就可以体悟出的,对于迪士尼这样的世界品牌来说,即使王健林用上所有的人生阅历也难以读出其中的多维刻度,因为那些刻度,不仅是资本的,而且更是文化的,用“先定个小目标,赚几个亿”这样的胸怀看上去很大,但与迪士尼相比,却不在一个坐标系里,因为思维方式早已决定了胜败。而将所有的问题归结在一起就拼合成了一个大问题,即在对上海迪士尼乐园20年不盈利这个独自赌博中王健林到底输在哪了?其实,就输在了他把中国房地产的惯性思维当成了衡量世界的唯一尺度,以房地产的思维去博弈文化牌品,这有点像关公战秦琼,也犹如堂吉诃德在他的主观世界里大战那个转动的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