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至第3楼第 3 楼 黑黑黑猫警长 2018/11/5 11:15:36 的原帖:
刚刚打开的千亿之门,必须关上了。
——谁关上的!
转至第4楼第 4 楼 华南佬头 2018/11/5 11:17:31 的原帖:有一张“升职器”的漫画,象火箭一样。已隐藏重复盖楼 [点击展开]
转至第5楼第 5 楼 新疆土老豹 2018/11/5 11:33:42 的原帖: 同感!没有背景,必是背后有景!转至第7楼第 7 楼 纸上建筑 2018/11/5 11:48:34 的原帖: 没有背景,必是背后有景!

转至第15楼第 15 楼 方达 2018/11/5 12:51:05 的原帖:俺告诉你怎么回事吧。
一是,这类国企,实质上就是个空壳。一般是用来做融资平台或背政府债务用的,名义上有上千亿资产,其实流动性几乎没有,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事实上的经营活动,也所以,集团的总部也就没几个人,除了政府派入的几个高管外,外加打杂的几个聘用人员而已。这类国企全国各地多的是,甚至任何一个地级市都有几家。别把这类国企当回事,它与实体经济的数千亿资产的企业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
二是,这类国企基本选出不高管来。前面说了,这类国企除了政府派驻的几个高管外,就外加几个社会聘用人员。官方也说了,由于事业单位改革,原高管退出。于是问题来了,这类国企有企业身份的人基本就没有什么正经人,想选出一个资历说得过去的人几乎不可能,所以,就临时凑出这三个美女来。这其中的一个美女(是董事长吧?),原来在交通局当文员,后来到企业,这说明这位美女不是公务员,是交通局的临聘人员。去年开始的机构改革,机关的临聘人员包括事业单位人员都要清退,所以,美女到了企业。又因为千亿公司的高管们撤出,被临时顶缸,当上了董事长。
三是,三位美女只是顶缸者。官方也说明了,三位美女当高管后薪资未发生变化,这与俺事先预测完全一样,一点不差。前面说了,这类公司基本没什么经营业务,需要融资或转移债务时,政府作出个决定就行了,甚至与银行或其它债权人谈判都轮不上三个美女上场,盖章时用她们一下而已。
四是,区财政局局长被免很冤。这个公司可能挂靠在区财政局,但这个公司实质性的管理肯定是归高新区管委会,所以,这个公司的人事任免不可能管委会不知道,甚至很可能是管委会作的决策。区财政局长被免,不过是应对舆论的手段而已,过一段时间,区财政局长肯定复出。
就这么点屁事。不信?去了解一下你们所在城市设立的各大公司,看看都是什么妈样,然后你就明白了。此千亿非彼千亿也。转至第42楼第 42 楼 何处是头1 2018/11/5 15:01:10 的原帖:==============================================================
你这辩解,人家断不会采用:这岂不是往自己脸上扣屎盆子吗?
这企业,不管是你说的平台也好,空壳也好,
第一,毕竟是400多亿净资产,不是4毛钱净资产。这管理能同儿戏一般?
第二,这企业,是堂堂正正国有字号的,全民的,这样管理,这样委任管理层,岂不是小儿过家家?
第三,所有国企特别是大国企,都是有级别的,与政府官员是随时互调互通的。这样任命,把干部管理组织原则当成儿戏?呵呵,体制外的人对体制有时很难了解。给你举个例吧。某市前几年大搞基建欠了一屁股债,这两年赶上国家严厉去杠杆和去地方政府债,该市政府融不到资(政府性融资已经被取缔),债务本息都还不上,尤其是,政府负债率下不来,对上无法交待。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该市想个主意,即,把近年来融资建设的所有公路、路灯、给排水等公共设施打包,合计一千二百亿资产,然后成立一家名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集团公司”(假设的名),资产划给了这家企业,相应地,政府基建的债务也跟了过去。于是,政府完成了化解地方债的重任,对上可以交待


。
这种玩法全国几乎绝大多数的地级城市都在玩,你所在的城市有很可能也是这么玩,只不过公司的名称不同而已。

你可能有疑问了,债权人会同意这种债务转移么?嘿,当然不会,地方政府虽然在老百姓眼里不怎么样,但在债权人眼里,信用还是要强于企业的,债权人怎么会同意把自己的债权转移到企业?那怎么办?谈吧,地方政府与债权人谈判,互相让步,形成一致后,公司就成立了。嘿,实际上,转移的债务就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如果你常看新闻,就知道现在中央对此很着急,正在调查摸底。

那么,俺说上面这一大堆与这个公司运营有什么关系呢?嘿,从上面说到的这个公司成立的目的和方式,就会得出结论:这不是一个正经公司。

,虽然资产大得吓人,可基本上没有流动性,公司唯一的运营或主要的运营业务,就是落实地方政府的决策,融资或者PPP。所以,
这样的公司,高管层可有可无,完全可以聘用一个大脑痴呆的拾荒大汉当董事长。

这样的公司,资产即使1万个亿,也没几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