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至第31楼第 31 楼 就是這样 2019/2/12 0:41:42 的原帖:颜回短寿是华夏文明的最大灾难。
转至第55楼第 55 楼 撑的 2019/2/12 15:24:06 的原帖:孟子曰: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论语》的论述充满感情,《孟子》则显得有些钻死胡同。
我不是说孟子的论述不对,而是以为孟子有些“名相”,也就是说其论述多少出自对概念(名)的叙述,而不是出自感触(性)的叙述。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孟子论述“独夫民贼”虽然铿锵有力,但却成为历代二臣反叛的借口。孔子论述同一件事则显得游刃有余,他只是说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后才反商的,给的情感上就觉得周得天下是来自自己得民心,而不是反商。
对比《论语》和《孟子》,论语往往是几句话就讲完,孟子则总是长篇大论。这可以看到二者的高低之别。
孔子对颜回短寿的痛心就在于颜回是有感觉的人,而不是仅仅有认知的人。对道统的认知往往是低层次的,因为那些是语言的表现。而对道统有感觉,有感情则不然,因为那是与道统一化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自己本身就是不用言说的道统本身。颜回对孔门之道的理解就是在于他对孔子之道有某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因此,但颜回死后,对道统的感觉已经无法传下去,只能靠言辞去传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其损失几乎让华夏文明失去对核心文化的把握。
直观点说,如果颜回不是短寿,那么儒家可能就不会产生法家,没有法家就没有商鞅,没有李斯,就没有变法之后的新秦国,就不会有秦法,就不会有刑家。
刑法家对中国文化造成什么影响呢?大英帝国的马嘎尔尼对大清的印象是:清朝从来没有尊重私人财产。可是,不尊重私人财产的何止是清朝,历朝历代士大夫阶层什么时候尊重过普通百姓的私人财产,他们只尊重士大夫阶层的财产与权利,而普通百姓连政治地位都没有,何来的私人财产保证?
当然,当中华帝国一直在东方强大的时候,这种模式的缺点当然不会显示出来。可是,一旦到与西方尊重私人财产的西方文明一对比,高下立判,于是就有了鸦片战争与后来的近代史耻辱。直到现在,官僚们口中的言辞虽然从圣人书换成了马克思,但其潜意识里依旧还是旧社会来的,以为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政治地位,因此才会口口声声要老百姓当无产阶级,要剥夺老百姓的私人财产。——这不就是明摆着的吗?刑法一旦立家,那老百姓的灾难就到了。因为刑法是暴力,不是道德本质,暴力自然不用尊重没有暴力的人,如老百姓。
实际上华夏文明因颜回的短寿而带有先天的野蛮文化性质,也就是靠暴力化为权力,靠权力凌驾权利,凌驾法律。于是老百姓的私人财产就得不到保护了,只有当了无产阶级才是良民,要不然就是十恶不赦的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