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至第1373楼第 1373 楼 旦沐金 2017/10/2 6:20:26 的原帖: 4.87 中国非基督教运动(1922——1927)
“基督教运动是由中国知识界众多派别于1922年到1927年发动,由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战线上的反帝国主义运动。陶飞亚根据近年俄罗斯解密的历史档案记载指出,总部设于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在幕后策划和推动此运动。其目的是排除英、美的基督教教会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非基督教人士不仅出自继承中国文化的国民党、主张共产主义的共产党或是主张““凝成国民意识,发扬本国文化”、“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国家主义派,而是广泛分布于众多思想派别。非基督教运动尽管充满了斗争,但对中国而言,通过此项运动,收回了教育主权。基督教青年会主导的体育事业在非基督教运动的冲击下也彻底没落,中国爱国人士收回体育权的主张得以实现。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在苏联的支持下,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推翻北京政府的“大革命运动”,并将非基督教运动提高到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认识高度上。
1924年8月,在国共两党支持下,新的“非基督教同盟”在上海成立,共产党员唐公宪担任执行委员(主席)。同盟出版《非基督教特刊》。同年12月,该同盟策动了一个“非基督教周”活动。在圣诞节期间,长沙、广州、济南、武汉、九江、上海、苏州、徐州、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反基督教的群众拥上街头分队讲演,散发传单,游行示威,有些人则教堂和教会学校捣毁设施,围攻教士。
1925年5月30日发生五卅惨案,激起中国反帝运动高潮。教会和教会学校受到了很大冲击。
1926年,北伐开始,国民革命军所到之处,反基督教的事件多有发生,教堂、教会学校、教会医院多被占用或毁坏。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攻克南京,部份军人袭击英、美领事馆,攻击、劫掠外国传教士,杀害六位传教士,其中包括基督教金陵大学副校长文怀恩,史称“南京事件”。
1927年4月,国共分裂,内战代替反帝运动。同年12月1日,国民党领袖蒋中正与基督教美南监理会牧师宋耀如的女儿宋美龄结婚,对国民党对基督教态度有重大影响。
1927年国民党建立南京政权之后,开展了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学校受到严重影响。1922年来华传教士达8,300人,经过非基督教运动之后,1928年降至3,150人。由于教育主权的收回,随著许多外国传教士的陆续撤离和外国教会势力的削弱,武装冲突事件的发生,蒋介石主导的政府的态度变化,共产党武装革命引起长期的内战导致矛盾和冲突焦点的转移,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非基督教运动的风潮逐渐平息下来。”
转至第3365楼第 3365 楼 王丽华 2018/1/12 12:11:29 的原帖:90年前,本国人也抵制圣诞了。转至第3378楼第 3378 楼 待归 2018/1/13 6:43:51 的原帖: 根据中国主流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史,反右,文革的反思.对于科学技术的看法.余觉得,中国知识分子反基督教的本质没有丝毫改观.
所以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就没有任何奇怪的理由了. 中国知识分子所谓的反帝,就是反对基督教,因为基督教提倡唯一一个上帝,严重威胁了它们的主人的权威,使它们的奴才哲学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