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从事心理学的朋友和我聊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喜欢穿汉服的女人具有心理问题,重度焦虑患者不少,好多还丧失了工作能力,整体在家闲待着,承受不了工作压力。
我就向这位朋友请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他回答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常见现象,叫“低自尊人格”表现。所谓“低自尊人格”,就是内心缺乏自足的价值体验,于是转而在外界寻找某种“符号替代”,比如“我祖上曾经阔过”就是一种符号替代。根据这个原理,任何痴迷于某种“特别符号”的人,人格上都具有某种缺陷。
从心理学来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价值体验是内在的、自足的。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体验能力被破坏了,他才会转而从外界寻找一些集体符号进行体验,以取代内心那个“无价值的自我”。
人的自尊主要是由童年的经历塑造的,有三个来源:充分的游戏、充分的爱、完整的安全感。如果缺乏这三个要素,一个人的自尊感就很难建立起来。他就会产生一种自尊感替代,即对某种集体符号的产生体验。比如“我们家有钱”“我的中学是省重点,我班主任是清华毕业的”、“我们公司是大牛逼企业”、“我祖先的服装风华绝代”等等,通过与一些宏大的符号扯上关系,来替代那个渺小的自我。
所以不管什么人,如果他的自豪感是集中在某种集体符号之上,就必然有具体某种心理缺失。按这个原理,我们看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就很能了解到他的心理状态:先看他的微信头像,再看他的推送文章,如果其中充满各种象征符号,为某种集体性的意义感而热血沸腾,这往往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自尊的人。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18/4/16 13:32:39 编辑过